用“一多不分观”把中国文化送给世界 ——2018年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讲习班结业仪式在京举行
分享:
2018-08-02 发布
1995 人浏览

     7月28日,“2018年第八届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讲习班”结业典礼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牛喜平、北京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金利民、国际儒学联合会国际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安乐哲儒学大家项目”团队核心成员田辰山、国际儒联企业管理委员会顾问卞俊峰、美国科尔比学院哲学副教授暨主任江文思(James Behuniak)等出席了结业典礼。结业仪式对海内外50余名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结业仪式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组织部副部长冯刚主持。

 

“2018年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讲习班”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由英国巴斯斯巴大学暨中国思想文化国际学院(IACTC)协办,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江苏省丹阳市中华传统文化协会、北外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和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具体承办。讲习班旨在进一步推进以新时代历史感,“一多不分”话语向世界阐释中国,为对外传播建设话语体系的新思路、新模式。"一多不分",是一切事物无不存在于互为联系的世界观;世界无一物是独立、单子个体;万物因相系不分而呈现浑然而一体。讲习班是著名比较中西哲学家、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安乐哲先生于2011年创办的“中华文化跨文化阐释”教学项目。

2018年讲习班学员构成增加了北京外国语大学、黑龙江大学国学院和外国语学院、人民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宁波大学、湖南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教授二十余名。北京外国语大学15名学员是来自英语学院和国际商学院的教授,还包括国际合作处的领导人员和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此前,北外科研处处长张朝意曾出席在江苏丹阳市举行的开幕式。与中国学员结成学习小组的外国学员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其中有英国巴斯斯巴大学比较哲学萨拉•芙拉沃教授领队的18名学生和教师。另有2名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工作的外国专家。

学员们于两周的讲习班,聆听了20次两个半小时讲座。以安乐哲先生担纲,讲授了“矫正比较文化的不对称”、 “《易经》的‘一多不分观’”、“《论语》的一套中国特色语汇”、“儒家角色伦理与个人主义意识形态悖论”、“儒家的高远目标”和“道家与儒家思想差别”等六次讲座,用中西比照视野对中国经典进行“一多不分”话语的精到解读与阐述。安乐哲教授讲课指出,国际文化交流一直存在不对称;中国更了解外国,而外国不了解中国。儒学文化国际化有两个障碍,一个来自外国,由传教士造就,他们把中国思想变为与中国没关系的一种二等基督教东西。在外国学习的中国哲学,不是中国哲学。中国自己的障碍是,一股脑批发的西方教育体系,例如哲学的本体论、伦理学、形而上学,都是西方的。中国是用西方话说中国自己思想文化。安教授表示,现代化不应该是西方化,而应该是东西方化,应当做的是也把中国文化送到西方,送到世界。

 

北京外国语大学田辰山教授担纲讲授了“西方人理解中国文化障碍是什么”、“中国文化为什么都是‘一多不分’的故事”、“从古希腊到启蒙12位主要思想家的‘一多二元’观”、“究竟应该怎样阐述中国文化”、“中国的‘一多不分’政治文化”、“‘一多不分’的中国外交政策”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一多不分’哲学要义”等六次讲座,用中西比照视野的“一多不分观”为中国重大社会文化及政治问题提供原汁原味的中国话语的恰当、有效解读与阐述。

美国洛杉矶罗耀拉大学王蓉蓉教授做了“阴阳思维:中国心和中国思维”、“中国文化精神将会怎样对待世界”、“哲学上儒家提倡男女平等”和“道法自然:生活的哲学”四次讲座。美国科尔比学院哲学教授暨系主任江文思讲授了上下二次“《论语》的成就模型理论:礼仪仁德”和“中西比较背景下的高尚与自我——射与成长”及“中西比较背景下的智慧与习道”等四次讲座。这些讲座皆是向学员展示用中国自己的话语讲述中国

本次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讲习班除丰富的讲课内容外,在江苏丹阳市政府支持和中华传统文化协会协办下,还举行了剪纸、太极、茶道、中医、素餐等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并前往季子庙、天地石刻园、南京博物馆参观考察。在曲阜授课期间,中外学员前往尼山圣源书院、尼山孔庙、明代尼山书院、夫子洞、曲阜孔庙、孔府拜谒参观。中外学员在酷暑炎热的天气条件下,热情高涨、兴趣盎然。结业式上,中外学员代表纷纷发言表示,学习“一多不分”中国哲学阐述法,使他们在对中国文化理解上,收获很大。

国际儒学联合会牛喜平秘书长于结业典礼发表致辞,高度肯定“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讲习班”因为是中西比照视野的“一多不分”阐述中国文化方法而不同凡响。他高屋建瓴地指出讲习班显示的三大特点;第一,今天中西之间的交流,关键的是哲学的交流,是从哲学上沟通中西思想文化传统。第二,哲学沟通带来实施中国文化的讲述话语建设。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上传播到西方,靠的是传教士,传播不出去中国的哲学,反倒是严重的误译、误传。讲习班有了安乐哲教授用中国人自己话语去理解中国的思路,总结出一套中国经典外译的原则。他说,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工作中,应实行“以中西比照阐释为主、以文本翻译为辅”的新方法。要就中西比照视野的“一多不分”中国哲学文化阐述法,不断积累经验。第三,安乐哲比较中西哲学阐释大有可为。它是方兴未艾一条新道路;即进行中西文化的交流,要站在中国的立场上。中国对西方文化对话,一直处于不对称;哲学思想、经典的传播,一直是短板。这就是国际儒学联合会为什要办这个班,支持这个班的原因,要让它越办越好。


田辰山教授代安乐哲教授在结业式上做了总结发言,指出儒学角色伦理有利于打造适合于当今世界的新伦理道德,为全人类克服个人主义意识形态,为美好生活的愿景,提供高效解决政治、经济、环境以至精神问题思路——各国人民从“输赢”走向重合作的关系模式。儒学经典与中华文化的学习可使人们增强这样的意识。他表示,八年的“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讲习班”体现的就是五个汉字的“一多不分观”,它作为中国文化语义环境,是一个言简意赅阐释框架,它可使中国优秀思想文化的一切故事都可以获得让中外人们听懂的有效、恰当的讲述话语。我们的影响在扩大,我们得到越来越多和有力的支持。我们有信心,一年又一年,讲习班会办得越来越好。

(李先一撰)

安乐哲 (Roger T.Ames)

      安乐哲(Roger T. Ames),1947年生于加拿大,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世界著名中西比较哲学家、国际知名汉学大师、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山东省特聘“儒学大家”、博古睿研究院中国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尼山世界儒学
+ 详细了解

互动交流

  • 下载专区

  • 企业邮箱

  • 官方微博

  • 一多不分微信

    公众号

  • 一多不分讲堂

    直播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