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杜威

今天,当杜威的思想百年之后重回中国大陆,世界的地缘政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换:中国从欧美文明史意义上的远东边缘地带,逐渐回到其曾经几千年引领世界的文明中心,其原发的力量开始彰显。中美哲学对话、儒学和实用主义对话的新生儿——儒家实用主义对于人类文明的历史走向必将具有无比深远的影响。

分享:
  • 图书介绍

书名:孔子与杜威:跨时空的镜鉴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安乐哲   【译】姜妮伶

定价:48元

ISBN:9787208162082

编辑推荐

今天,当杜威的思想百年之后重回中国大陆,世界的地缘政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换:中国从欧美文明史意义上的远东边缘地带,逐渐回到其曾经几千年引领世界的文明中心,其原发的力量开始彰显。中美哲学对话、儒学和实用主义对话的新生儿——儒家实用主义对于人类文明的历史走向必将具有无比深远的影响。

目 录

1 总 序

1 鸣 谢

1 序 言 儒家实用主义:百年杜威与千年儒学/温海明

1 引 言

1 1. 怀特海:“如果你想了解约翰·杜威,请读孔子”

4 2. 杜威—儒家对话的基础

10 3. 哲学在美国和“美国的”哲学

13 4. 哲学在中国与“中国的”哲学

17  第一部分  儒家与杜威伦理学对“人”的理论化:对个人主义意识形态的挑战

19 1. 完美风暴

26 2. 自主个人主义的意识形态

32 3. 个人主义和人权

38 4. 作为人“存在”(Human Beings)还是“成为人”(Human Becomings)?

48 5. 唐君毅与作为行为的“人 性”

58 6. 更好地理解“本”“源”“能”和“因”

63 7. 以“心”转喻“成人”(Human Becoming)

68 8. 关系的话语(Discursive)本质

70 9. 意义从何而 来?

72 10. “正名”

85 11. 儒家焦点—场域中的人与古典实用主义之间的共鸣

95 12. 杜威的“个体性”观念:一种联想类比

108 13. 杜威的“个体性”作为差异中的平等

114 14.  实用主义对关系性的人的看法:一种联想与对比的类比

127 第二部分  论儒家思想与杜威实用主义的无神宗教性

129 1. 论点

130 2. 提出问题

132 3. 爱默生的“先验论”

138 4. 绕过“超越”:区分中国宇宙论与希腊本体论

146 5. 定义我们的术语:“儒家思想”从何而来?

149 6. 儒家宗教性从何而来

160 7. 术语定义:什么是“杜威实用主义”?

169 8. 杜威的“个体性”作为以人为本的宗教性

172 9. 杜威实用主义与儒家思想:比较点

174 10. 儒家宗教性作为一种实用、以人为本的宗教性

195 第三部分  杜威、唐君毅及儒家民主观

197 1. 儒家民主:是矛盾修辞法还是不断展开的抱负?

200 2. 约翰·杜威与民主“思想”

204 3. 唐君毅与儒学“思想”

208 4. 关于“经验”的共通宇宙论

214 5. 杜威“人在语境中”的“个体性”

217 6. 唐君毅及作为行为的“人性”

222 7. 杜威及作为行为的“人性”

225 8. 杜威及唐君毅论“心灵”作为话语产物

228 9. 杜威与唐君毅论民主:差别 

内容简介

书稿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儒家伦理与杜威的伦理学对西方个人主义意识形态的挑战。安乐哲教授从爱默生、詹姆斯、米德等人的思想切入对自我的本质的讨论,并进入对杜威自我观念的探究。第二部分讨论了杜威和孔子在宗教方面的思想。安乐哲教授提及杜威的母亲是位虔诚的基督徒,而杜威则在35岁时停止了去教堂。杜威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宗教和上帝这类概念,他拒绝将对宗教和上帝的定义权交给教会。安乐哲教授指出,尽管中哲中有“天”这样的超验性的概念,但用葛兰言的话说,“中国智慧不需要‘上帝’的理念”。仁和礼都应在在个体在一个群体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来理解,儒家的“宗教”是以人为中心的。在这一点上,杜威和儒家的思想又发生了共振。第三部分的主题是杜威与以唐君毅为代表的现代儒家民主观的比较。

安乐哲 (Roger T.Ames)

      安乐哲(Roger T. Ames),1947年生于加拿大,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世界著名中西比较哲学家、国际知名汉学大师、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山东省特聘“儒学大家”、博古睿研究院中国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尼山世界儒学
+ 详细了解

互动交流

  • 下载专区

  • 企业邮箱

  • 官方微博

  • 一多不分微信

    公众号

  • 一多不分讲堂

    直播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