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互鉴视野培养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思辨能力
2018-11-06 发布
4489 人浏览
自从黄源深(1998)提出中国的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存在“思辨缺席症”,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意识到培养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如:戴炜栋 王雪梅,2014;胡文仲,2014;孙有中,2011,2017;文秋芳 周燕,2006;等),并且许多一线教师已经在实际教学中尝试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方法(如:龚雁,2012;李莉文,2011;王镇平 金利民,2014)。从2006年开始,我所在的英语学院就开始倡导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此学院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多轮培训,鼓励教师探索在保证学生语言基本功扎实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方法。我作为一名多年从事语言技能课教学的老师也积极投入到这个改革的潮流中,积极学习相关理论和文献,积极尝试新方法,并不断反思和总结。 今天,在上完了2018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讲习班之后,在反思自己这些年来在思辨能力培养方面所做的尝试之后,我发现我们所接受的培训、尝试的方法、理解的概念都是来自西方,而这个讲习班使我发现其实我们的先哲们都非常思辨,也提出了如何进行思辨的基本原则。因此,本文尝试从中西方视角就思辨的理解和如何培养思辨做个对比,并探讨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查看详情文档

安乐哲 (Roger T.Ames)

      安乐哲(Roger T. Ames),1947年生于加拿大,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世界著名中西比较哲学家、国际知名汉学大师、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山东省特聘“儒学大家”、博古睿研究院中国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尼山世界儒学
+ 详细了解

互动交流

  • 下载专区

  • 企业邮箱

  • 官方微博

  • 一多不分微信

    公众号

  • 一多不分讲堂

    直播号